 收藏网站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

24小时咨询热线:

13770980298

火狐体育最新登录网站入口

您的位置:首页 > 工程案例

火狐体育最新登录网站入口

胶东文明: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

来源:火狐体育最新登录网站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27 06:54:38

我国第一支近代化水兵,即清北洋水兵的屯泊基地及中日甲午战争战场遗址,散布在刘公岛、日岛及威海湾南

13770980298 在线咨询

工程案例 / INTRODUCTION

  我国第一支近代化水兵,即清北洋水兵的屯泊基地及中日甲午战争战场遗址,散布在刘公岛、日岛及威海湾南北两岸。刘公岛设有工程局、机器局、屯煤厂、电报局和电灯台、水兵公所、铁码头、船坞、水师养病院、水师书院等组织和设备,刘公岛、日岛、威海湾南北两岸等要地构筑炮台13座。

  1988年1月13日,国务院发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。2000年9月,山东省政府发布了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28处北洋水兵及其甲午战争遗址的维护规模和维护内容(其间北洋水兵提督署、威海水师书院内包含部分稍晚增建的英式修建)。2000年6月,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列为山东省前史优异修建。

  北洋水兵提督署 又称“水师衙门”,为清代北洋水兵军事指挥中心,坐落刘公岛南坡中部偏西,建于1887年,占地1.7万平方米,修建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。

  衙署平面呈长方形,周以毛石围墙。大门修建为三开间,正上方悬挂李鸿章题“水兵公所”匾额。大门外东西两边各置一乐亭,飞檐翘角,四面歇山;南面与之相连,建东西辕门各一;东西辕门内左右对称建立刁斗旗杆两支。西辕门以西20米处,建二层瞭望楼。

  提督署为清式砖木举架、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木结构方式,按中轴线建前、中、后三进院子,每进有中厅、东西侧厅和东西厢房。前、中、后院的中厅分别为礼仪厅、议事厅和祭祀厅,东、西两路有长廊贯穿南北,各厅、厢、院子之间,廊庑相接,曲缦回环,雕梁画栋,天衣无缝。院内东南角有演武厅一座,修建风格中西合璧,房屋高敞,空间宽广,内有挑檐式舞台一座,是衙署内较为巩固、体量最大的一座修建。

  龙王庙与戏楼 坐落北洋水兵提督署西100米处。龙王庙始建于明末清初,现存修建系北洋水兵时期重建。四合院布局,由正门、前倒厅、正殿、东西厢房组成。占地1700平方米。

  龙王庙大门正前9米建有戏楼,由戏台和化妆室组成。戏楼房顶由四根八棱花岗石巨柱相撑,台前两角石柱上雕楹联一幅,上联“龙袍乌纱帽如花石斑驳辉光照射玉皇阁”,下联“奏响管弦声似波涛汹涌音韵风闻望海楼”,正中拱额题横批为“寰海镜清”。化妆间两开间,南面两窗,北面西间开门。庙前戏楼西北角,有朴树一株,树龄百年以上,为威海境内稀有树种。

  1999年,修理戏楼,从头彩绘油漆。2000年,根据前史相片材料,康复正门前两边旗杆。

  丁汝昌寓所 坐落提督署以西200米处,为北洋水兵提督丁汝昌的官邸,又称“小丁公府”。建于1888年,由中区、西区和东区三区组成,总占地近2万平方米。

  中区包含前花园、寓所主体修建和后花园三部分,占地7000平方米。寓所修建为砖木结构,坐北朝南,模仿丁汝昌在安徽巢湖汪郎中村的新居布局,分左中右三跨院子。中跨院为四合院式,有正厅、东西厢房和倒厅,院内西侧有丁汝昌亲手栽植的一株百年紫藤。1987年移送当地文物部分办理后修正敞开。

  西区前部大门与倒座系丁汝昌寓所原有修建。1998年6月,辟为北洋水兵将士纪念馆,院内增建长18.88、总高3米的“北洋水兵将士名录墙”,镌包含洋员在内的北洋水兵将士600余人名字。

  威海水师书院 坐落刘公岛丁汝昌寓所西300米处。建于1890年,甲午战争中遭烽火,损毁严峻。今存照壁、小戏楼、沙龙、东西辕门和一些房舍。

  书院占地1.8万平方米,周围盘绕石砌堞墙和围墙。2004年6月,完结全面修理维护并对外敞开。修正了堞墙、照壁、戏楼、凉亭、沙龙以及英租时期的3座修建,复建大门、倒座、东西厢房、教室、宿舍、食堂等已毁修建。水师书院内部,根据史料进行原状恢复陈设。

  铁码头 坐落刘公岛丁汝昌寓所西南300米处。平面呈“T”字形,长205、宽6.9、水深7米,墩桩凝聚如石,坚实经用。铁码头栈桥上有铁轨与屯煤所、工程局、机器局、鱼雷修理厂相联。1915年、1935年、1953年三次修理改造和维护,1971年又增建南端西段的石质丁字形引桥。

  麻井子船坞 坐落刘公岛西部南岸黄岛炮台与水师书院之间,光绪十三年(1887年)建,总占地8万多平方米。泊船坞池平面呈不规则梯形,块石砌筑。北侧堤长280米,系填海而成,兼为衔接黄岛炮台的通道;南侧堤长320米,是船艇主要靠泊区;西侧堤为防波堤。西侧南端设出入口,宽60米,防波堤上建航标灯塔一座。

  公所后炮台 在水师书院堞墙北150米之小山上,包含半地下兵舍与炮位两部分。半地下兵舍紧依炮台南面劈山而建,赭赤色花岗石砌筑,石制檐口、立垛、腰线、排水口、门窗拱券等,外观呈显着的欧洲修建风格;兵舍之间既相对独立,又彼此连通,皆可经坑道直达炮位。地上炮位两座,呈圆坑形,毁于甲午战争。1989年修正其间1座,对外敞开。

  刘公岛岛内其它炮台形制与所后炮台近似。黄岛炮台在岛西端,东泓炮台在岛东端,岛中部主峰为旗顶山炮台,均已修正并对外敞开。

  日岛炮台 在刘公岛南1海里处。原为礁石滩,北洋水兵时期清军自南岸搬土填筑而成。建地阱炮台1座,内置平射炮6门,地阱炮2门。炮台地阱深2米,径11米,阱壁筑有掩体和储弹间,保存较好。甲午威海之战中,北洋水兵“康济”舰管带萨镇冰率30名水兵守此炮台,击溃日军屡次进攻。